洛陽市宜陽縣項目信息
2010-12-03
22441
第一部分 宜陽縣概況
宜陽縣位于河南省西部,總面積1620平方公里,轄7鎮9鄉1個辦事處,353個行政村,總人口71萬。地貌特征為“三山六陵一分川,南山北嶺中為灘,洛河東西全境穿”。宜陽縣是全國衛生縣城、全國煙葉生產先進縣、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、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優秀示范區、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縣、河南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縣、河南省雙擁模范縣、河南省造林綠化模范縣、河南省園林縣城、河南省平安建設先進縣、河南省安全生產先進縣、河南省標準化村衛生所建設先進縣、河南省2006-2007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縣,榮獲河南省農建工作最高獎“紅旗渠精神杯”。
宜陽歷史源遠流長。戰國時期即建縣制,距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。乃西周召伯聽政之處,戰國時期韓國之都,唐朝大詩人李賀故里。境內文物古跡及山水名勝眾多,國家級森林公園花果山是吳承恩所著《西游記》中花果山的創作原型,中州名剎靈山寺是洛陽白馬寺的姊妹寺。
宜陽交通區位優越。緊鄰洛陽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洛陽新區,距離洛陽市區25公里,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50公里,距洛陽機場45公里,省道八官線、安虎線橫穿東西,省道南車線、縣道宜新路和宜白路貫穿南北,洛陽市西南環繞城高速和鄭西鐵路客運專線穿境而過,焦枝鐵路洛宜支線直抵縣城,境內已形成“兩縱兩橫加一環”的公路網絡,全縣公路里程達2578.697公里。
宜陽礦產資源豐富。現已探明的有煤、石灰巖、鋁土礦、硅石、白云巖、鐵礦、重晶石、金等礦產41種。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.3億噸、石灰巖探明儲量6.5億噸、花崗巖探明儲量2079.3萬立方米、白云巖探明儲量3088萬噸、硅石探明儲量1755萬噸。
近年來,宜陽縣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強力實施“產業立縣、工業興縣、科教強縣、旅游名縣和項目引資雙帶動”戰略,促進了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。
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。相繼引進了投資9.6億元的龍羽5×5.75萬千瓦火電項目、投資12.8億元的黃河同力日產1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、投資8億元的中信重機鑄鐵件、投資6.5億元的乾納冶金年產6.5萬噸鋁板帶、投資20億元的昇揚硅業年產20萬噸金屬硅等一大批工業骨干項目,初步形成了以龍羽宜電、義絡煤業為龍頭的能源產業,以黃河同力、龍翔建材為龍頭的新型建材產業,以駿馬化工為龍頭的化工產業,以恒基鋁業、乾納冶金為龍頭的冶金產業,以中信重機為龍頭的機械加工和制造產業,以前進公司為龍頭的煙花爆竹和民爆器材產業等六大工業支柱產業。自2006年以來舉全縣之力建設產業集聚區,成功躋身“河南省首批產業集聚區”,2009年,固定資產投資額在全省175個集聚區排序第16位,綜合發展指標在全市17個集聚區排序第3位。
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。相繼引進了投資9.6億元的龍羽5×5.75萬千瓦火電項目、投資12.8億元的黃河同力日產1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、投資8億元的中信重機鑄鐵件、投資6.5億元的乾納冶金年產6.5萬噸鋁板帶、投資20億元的昇揚硅業年產20萬噸金屬硅等一大批工業骨干項目,初步形成了以龍羽宜電、義絡煤業為龍頭的能源產業,以黃河同力、龍翔建材為龍頭的新型建材產業,以駿馬化工為龍頭的化工產業,以恒基鋁業、乾納冶金為龍頭的冶金產業,以中信重機為龍頭的機械加工和制造產業,以前進公司為龍頭的煙花爆竹和民爆器材產業等六大工業支柱產業。自2006年以來舉全縣之力建設產業集聚區,成功躋身“河南省首批產業集聚區”,2009年,固定資產投資額在全省175個集聚區排序第16位,綜合發展指標在全市17個集聚區排序第3位。
現代農業初具規模。耕地面積98萬畝,其中水澆地面積13.5萬畝;糧食產量常年穩定在35萬噸以上,是全國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縣。近年來,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,大力發展現代特色種植,逐步形成了以現代煙草、畜牧養殖、花生及油料、黑色作物、蔬菜花卉、農副產品深加工六大農業主導產業,已發展煙葉10萬畝、小麥58萬畝、玉米37萬畝、大豆10萬畝、花生10萬畝、無公害蔬菜2萬畝、中藥材3萬畝、香花辣椒4萬畝,形成了優勢突出、特色鮮明的農業種植新格局。
縣城面貌日新月異。按照堅持“鞏固改造老城區,強力開發北城區,啟動實施宜東新區開發”的思路,突出抓好縣城建設和城中村改造,形成了“三縱五橫”的城市路網框架,無害化垃圾處理場、八官線洛河大橋等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投用,紅旗大道綜合改造、李賀大道東延拓寬改造取得明顯成效,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。大力實施香鹿山生態帶建設,綠化面積達到2.3萬畝,形成了東西長達15公里的綠色長廊,成為全省最大的縣級城郊森林公園。傾力實施洛河5.4公里縣城段陽光水岸景觀帶開發。目前,縣城中心規劃區面積27.5平方公里,建成面積達16平方公里,以洛河為軸線,南北對應發展,北依香鹿山,南有錦屏山,濱河游園鑲嵌在縣城中間,公共設施齊全,山水園林相間,具有現代城市氣息的洛陽市“衛星城”已具雛形。
2009年,宜陽縣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,達到117.4億元,同比增長14%;實現工業增加值44.5億元,增長14.4%;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6866萬元,增長18.3%;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.8億元,增長60.9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.9億元,增長19.3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6元,增長9.1%;農民人均純收入4170元,增長6.2%。
2010年,宜陽縣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,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,大力實施產業立縣、工業興縣、科教強縣、旅游名縣和項目引資雙帶動“五大戰略”,強力推進工業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、城鄉一體化、城產一體化“五化進程”,堅持又好又快、好中求快和能快則快的原則,轉變發展方式,調整產業結構,推進民生改善,促進社會和諧,全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。
2010年,宜陽縣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,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,大力實施產業立縣、工業興縣、科教強縣、旅游名縣和項目引資雙帶動“五大戰略”,強力推進工業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、城鄉一體化、城產一體化“五化進程”,堅持又好又快、好中求快和能快則快的原則,轉變發展方式,調整產業結構,推進民生改善,促進社會和諧,全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。
第二部分 宜陽縣招商重點項目名錄
(詳細項目資料請來電或以郵件方式向商會秘書處索?。?/b>
鋁鎂工業項目(4項)
1、變形鎂合金板材生產項目
2、年產2萬噸鋁合金壓鑄件項目
3、年產500萬件鎂合金壓鑄件項目
4、年產500萬套鋁合金輪轂項目
建材工業項目(4項)
1、?;u項目
2、秸稈制輕型墻體材料項目
3、泡沫鋁板材和系列泡沫深加工制品
4、宜陽陶瓷產業園建設項目
服裝加工業項目(4項)
1、年產10萬錠精梳紗項目
2、年產30萬件中高檔西服項目
3、年產300萬米特色粗布加工項目
4、亞東服飾擴建項目
農副產品加工業項目(9項)
1、2萬畝丹參項目
2、大蒜制品開發項目
3、黑色作物種植加工開發項目
4、花生深加工項目
5、年產100噸辣紅素項目
6、聶麟郊膏藥開發項目
7、農業現代化節能減排項目
8、生豬規?;B殖項目
9、天然礦泉水開發項目
旅游開發項目(1項)
1、李賀故里文化旅游開發項目
其它工業項目(6項)
1、納米環保手提袋項目
2、年產2萬噸石墨化陰極項目
3、年產50萬套汽車線束電子產品生產項目
4、年產100萬套防爆輪胎項目
5、年產8000萬條復膜塑料編織袋項目
6、石頭紙項目
第三部分 產業集聚區介紹
為更好的服務于來我縣投資的企業,我縣強力打造全縣招商引資主陣地和經濟發展新平臺——宜陽縣產業集聚區, 2008年5月宜陽縣產業集聚區被洛陽市政府確定為洛陽市“十大重點產業集聚區”之一,2008年12月成功躋身“河南省首批產業集聚區”行列,2009年,固定資產投資額在河南省175個集聚區排序第16位,綜合發展指標在洛陽市17個集聚區排序第三位。
基本情況
宜陽縣產業集聚區省批規劃面積11.95平方公里,以洛河為界分南北兩區?,F有企業93家,規模以上企業66家,投資億元以上企業有黃河同力、中信重工、昇揚硅業、駿馬化工、龍羽宜電、紅星陶瓷、恒基鋁業、乾納冶金、龍翔建材、福隆特有機硅、凝瑞鎂業、新天源生物柴油、宏元工貿、信建德鑄鋼、益正達實業、強豫農機等16家。2009年,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.5億元,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0.53億元,實現銷售收入36.8億元,入庫稅金1.83億元,初步形成了以中信重工、昇揚硅業、至尚有機硅、駿馬化工為龍頭的裝備制造、硅材料和精細化工三大特色產業。
基礎設施建設情況
產業集聚區內道路、供電、供水、排污、供熱、供氣等基礎設施完善。
道路工程??偼顿Y3200萬元在北區建成龍羽西路、創業路、建業北路、建業南路、興業北路、興業南路、未來大道、北環路東段、尋石路、恒基路、漢興路、南環路西段等12條道路;投資4000萬元正在實施東西貫穿北區的省道鄭盧路(李賀大道)拓寬工程;投資1.3億元正在建設連接洛南新區和宜東新區的快速通道,預計今年10月1日建成通車;投資2000萬元在南區建設宜東新區地標性建筑——紅旗環島工程,并實施安虎線拓寬工程;總投資4600萬元建成了八官線宜陽境洛河大橋,該大橋將集聚區南北兩區連為一體。產業集聚區內道路綠化、亮化全部完成。
供電工程。投資700萬元建成了2座35KV開關站,總投資2570萬元建成南區110KV變電站,投資1.6億元的北區220KV變電站正在建設,2010年6月建成供電。
供水工程??偼顿Y3200萬元的集聚區供水工程于2009年底完成北區主干道沿線管網鋪設。集聚區北區排污管網建設已與道路工程配套完成,投資5853萬元日處理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;南區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營。
供熱工程??偼顿Y2.3億元、一期投入1500萬元的集聚區供熱工程,由龍羽宜電提供熱源,現已完成龍羽西路供熱管道鋪設,并向企業供熱。
供氣工程。供氣工程由中油華宜天然氣有限公司投資6100萬元建設,年供氣量1500萬立方米,現已向中信重工洛陽重鑄鐵業有限公司供氣,并完成北區沿路管網和通往北區的供氣管網鋪設。
通信工程。投資2000萬元,實現了區內通信、網絡全覆蓋,保證了周邊企業的正常通信和網絡使用。
標準化廠房建設情況
目前,集聚區已建成標準化廠房48萬平方米,對進區項目首先要求入駐標準化廠房,形成了“應入盡入”良好態勢,大大縮短了企業入區周期,節省了企業建設前期投資,加快了集聚區項目引進步伐。目前,集聚區在建和規劃建設的標準化廠房面積達20萬平方米。
投資軟環境建設情況
在致力于改善硬環境的同時,更把營造一流的投資軟環境作為著力點,做到“全面對接無縫隙,優質服務無上限”。
一是優惠的政策環境。在遵守國家法律、執行國家政策的前提下,依據宜陽實際,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商到宜投資的優惠政策,先后出臺了《關于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意見》、《關于鼓勵特色產業項目入駐產業集聚的實施意見》等,嚴格實施“項目落地、政策落實、承諾兌現”,全力打造法治政府、誠信政府。
二是高效的服務環境。提出了“我盡保姆職責,你享上帝感受”的口號,建立政府職能部門合署辦公機制,每月定期到集聚區現場辦公,為企業辦理各種證照、手續,降低企業辦事成本,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。
三是多渠道的融資環境。搭建宜陽卓立工業開發有限公司這一融資平臺,成立金大投資擔保公司,積極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,提供貸款擔保,協調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貸款便利,擴大授信額度,盡力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。
四是和諧的發展環境。近年來,宜陽產業集聚區和入區企業簽訂了用工合同,并免費對周邊農民進行技能培訓21次,統籌解決農民工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問題。2009年共安置當地勞動力8100人(包括企業建設用工),形成了訂單就業的良好態勢。專門成立了產業集聚區派出所,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。
2010年,宜陽縣將本著“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,以企業項目引進為中心,以投資環境優化為保障”的建設理念,全面推動全縣經濟建設發展實現新跨越。
會長專欄